2019-12-11 15:55:38.0 1007瀏覽
近日,經國度同意,教育部等11部門結合印發《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安康開展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,指出在線教育是教育效勞的重要組成局部,開展在線教育要以主席新時期中國特征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落實立德樹人基本任務,創新教育組織形態,豐厚現代學習方式,為加快建立“人人皆學、處處能學、時時可學”的學習型社會效勞。
在線教育面向社會,在教育體系上能否與高校教育有所不同?在線教育成果的相關資歷證明如何完成?新媒體時期下,在線教育依托互聯網平臺,教育信息、教學內容等信息平安如何保證?
擺脫時空約束共享教育公平
“在線教育是互聯網時期的新業態,‘互聯網+教育’已成為我國教育產業的有機組成局部。”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周勇說,在線教育的掩蓋范圍更大,高校學生、留學生、職業考試和個人興味等多種范疇都涵蓋其中。因而,在線教育與高校教育有著多方面的不同之處。
在周勇看來,在線教育的優勢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提升學習效率;同時處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,在線共享教育資源,降低了學習的“門檻”。他以為,高校的培育對象是明白的,是具有一定層次程度的學生。高校教育資源效勞于人才培育,因而在選取時會盤繞培育目的、思索學生程度。而面向社會的在線教育,主要效勞于全社會、效勞于終身學習。社會人員相比在校生,年齡差距更大,學歷背景、學問程度各不相同,因而在線教育資源普通會依據社會需求而更專注于技藝提升,同時資源更新也比擬快速。
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訪升以為,在線教育是以學習者取得某一個或某一類學問、技藝為目的,有單一而明白的目的。高校教育趨向于對人的宏觀塑造,包含社會性、政治性等隱性內容,更關注人的全面開展,這也是目前在線教育所欠缺的。
吳訪升引見,往常技術創新為教育開展賦能,“互聯網+”讓教育有了更多可能。經過挪動終端,在線教育平臺完成了受眾深居簡出拓展學問技藝、提升綜合素養,已成為很多人的第一選。數據顯現,2018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范圍約為3134億元,在線用戶范圍達2億人。
“野蠻生長”召喚良好環境
目前,主流在線教育平臺都具有學習過程管理功用,能夠顯現學習者的詳細學習狀況。有些平臺在學習完畢后,能夠停止測試,經過后能夠提供成果證明;有些平臺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停止階段性測試,最后提供學習成果。
有專家以為,目前在線教育平臺仍有許多問題,比方教員資質真假難辨、產品廣告過度宣傳、消費者維權艱難等。自降生之日起,在線教育市場就魚龍混雜,雜音不絕。經過6年的“野蠻生長”,在線教育市局面臨合規管理難題。
相關專家通知記者,在高校中,管理者(教員)可以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,可以保證學習效果、對學生成果作出綜合評定。但是關于社會人員,在線教育平臺難以做到有效把控和評價。所以,關于局部技藝類的課程,要加快樹立第三方評價體系,提供在線學習效果的統一評價規范。
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施福新指出,在線教育更需求思索全新場景下學習者的認知特性,在教、學、測、評4個環節深化變革、創新設計,進步教學質量。尤為值得關注的是,面向社會人員的在線教育,目前遠未樹立起質量評價與認證體系。同時,由線上教育平臺本身提供的,包括單課程證書、微專業證書、微學歷證書等認證手腕,其通用性與公信力尚需求時間檢驗。
記者理解到,今年,教育部等8部門印發《關于引導標準教育挪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安康開展的意見》,正是要增強監管,為在線教育有序安康開展營造良好氣氛,不設置準入答應、增強事中事后監管,在嚴守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留足開展空間。
信息平安必需未雨綢繆
“推進在線教育,必需增強對教育平臺、教育內容監管。教育平臺是互聯網平臺,需求契合互聯網平臺屬性的監管規則;教育平臺是消費平臺,必需強化實時監測微風險預警,明白在線教育效勞規則,暢通消費投訴渠道,維護消費者權益。”吳訪升說。
周勇通知記者,教育開展需求資金注入,在線教育依賴互聯網技術,更依賴豐厚的學習資源,樹立有效、完善的在線教育系統,需求大筆資金支持。在線教育是一個很大的市場,數據顯現,在線教育市場范圍逐年增長,估計2020年到達4538億元。正是龐大的市場范圍,吸收眾多線下實體教育機構紛繁轉型在線教育。
“隨著互聯網的開展,‘互聯網+教育’催生了聰慧校園、聰慧教室、雙師教學等新穎事物。師生個人的信息、教學數據、管理數據,以至個人生活數據都經過互聯網停止交互、以數字化的方式停止存儲、以智能化的方式停止管理。”周勇說。
吳訪升引見,5G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開展為校園環境優化、教育形態晉級插上了翅膀。特別是助推高校積極擴展優質資源供應,高起點參與在線教育資源建立,共享優質教育資源。特別是不時優化的虛擬理想技術,將成為將來教學利器,人工智能將在很大水平上替代教員教學的局部職能,大數據為學生描寫了個性化學習“肖像”,教員角色轉變將成為學校的最大考驗。
“但是,基于互聯網的教育不時迭代晉級,必會構成線上線下互通的數字生態環境,信息平安一旦呈現問題,將形成宏大的不良影響。”吳訪升說,信息平安問題必需提早謀劃,各大教育主體必需控制平臺中心技術,手握代碼和數據,增強學問產權維護認識,才干在信息平安方面控制主動。
信息平安的博弈是停止時,信息平安范疇沒有的平安。因而,外部防護再好,內部平安認識缺乏也是不行的。學校要經過技術手腕完成堡壘機雙網隔離、冗余備份、異地災備,增強角色權限配置和管理,增強相關人員互聯網平安認識,進步風險防控才能。同時,要定期舉行信息平安培訓,宣傳網絡平安學問,經過最新的案例解說信息平安的實戰經歷,整體提升師生的信息平安認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