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12-11 15:53:31.0 1158瀏覽
隨著在線教育市場快速開展,有關這一行業的爭議也不時呈現。
首當其沖的就是,這一行業是資本的“跑馬圈地”還是真正“教書育人”;
其次,在線教育長期以來并未找到一個穩定商業形式,后續開展潛力存疑。
市場份額空間大
目前來看,不能肯定在線教育能否是線下教育的替代,能否會擠占線下教育市場的份額。
固然兩者實質上是滿足不同的教育需求,順應不同的教育場景,在市場份額方面堆疊的局部較少,替代效應較小,更多的是互相補充。但是在線教育的需求也恰是由兩者的差別性催生的。
依據Frost&Sullivan的數據,2017年在線教育中專業及職業教育課程占在線教育份額最大,達21.4%。其次是興味喜好培訓、英語課程以及K12課后教育課程。
而從內容方面,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分歧——以教授學科、言語、職業教育以及素質教育等內容為主。
在線教育品牌通常有垂直網校、在線輔導、工具類(包括題庫類、作業類等)以及互聯網平臺等,而目前單個在線教育機構也會跨學科多方式教學。
復雜的內容決議了在線教育在市場競爭中離散水平更高,這也意味著市場份額集中的空間更大。
依據Frost&Sullivan的材料,2017年前五大綜合在線教育公司的總營收為16.12億元,合計市場份額為1.67%。
同時,近幾年來新技術的開展,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在線教育范疇的應用,給這一行業帶來了更多的變化。
盈利形式待考
目前,在線教育主要的商業形式流程,是從營銷投入開端。投入能帶來品牌知名度的提升,普遍營銷為平臺導流,精準營銷鎖定目的客戶。營銷方式主要有明星代言、搜索引擎、空中廣告、互聯網及電視廣告投放等。
“高營銷投入推進注冊用戶進步,市占率提升,在線教育目前處于搶占市場份額的時期,”據業內人士表示,“從注冊到付費的關鍵在于平臺帶來的教育效果,用戶只為了效果付費。”
不過,目前在線教育依然有一些痛點待處理,首先就在于營銷費用高,獲客本錢比擬大,雖然開展了超越十年,在線教育依然在一個“燒錢營銷”的積聚階段。
線上師資匱乏且活動性高,招致優質教員和內容無法留存構成口碑積聚,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。線上教員關于學生的把控力不夠,用戶自制力不夠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要素之一。
上述兩項缺陷招致教學效果不明顯,從而招致用戶的付費意愿降低。同時,大量盜版教材的流出,使得平臺上的優質內容版權得不到維護,用戶能夠十分隨便地獲取同樣的免費材料。
在用戶以購置課時為主的商業形式難以維持生計的狀況下,探究其他的商業形式也成為目前在線教育行業的痛點。
不過,從資本市場的反響來看,關于在線教育的投資在近一段時間,有明顯的輪次后移的狀況。